石油化学工业产业是怎么样产生和发展的?“石油七姐妹”都是哪些公司?
1782年,法国发明煤油灯,为石油使用开创了新纪元,但1782年至1850年,照明仍依靠动植物油。19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口油一德雷克油井获得了商业性成功,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石油才开始取代动植物油。
在早期,美国始终是占有统治地位的石油输出国,1901年美国在得克萨斯州的斯宾德尔。托普发现了大油田,油田的初始产量为每天8.4万桶,相当于当时世界石油产量的20%,世界原油产量从1859年的几乎空白猛增到每天40万桶,到1930年几乎达到每天400万桶。
这期间的大多数年份里,美国始终控制全世界的石油产量,1930年美国石油产量达250万桶,占全球的64%,大大超过其他几个国家的石油产量。
在当时的灯油时代,美国标准油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炼油工业和销售市场,在20世纪初形成大型的石油跨国公司,1900年初期,标准油公司的炼油能力虽然仍占美国全部产量的80%,在当新的石油公司迅速崛起时,市场力量冲击着垄断权力,1911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反垄断法,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将标准油公司解体为许多独立的大石油公司。
由标准油石油公司解体的大石油公司有许多是当今大的石油公司集团,如:埃克森公司、雪弗龙公司、美孚公司、阿莫科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大西洋富田公司等,在以后兼并重组过程中又形成7家跨国公司,后又演变为“新七姐妹,1999年埃克森斥巨资850亿美元收购了美孚公司,变成全球第一大石油公司一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至今形成以埃克森美孚、BP-阿莫科一阿科公司、英荷壳牌公司为首的西方世界三强”,对全球石油市场将起着长久的於力均衡作用。
20世纪30年代末期,随着石油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加之经济衰退,产生大量的石油过剩,石油市场遭到了空前的灾难,几个月之内,原油价格从每桶1美元跌到10美分以下。
美国的石油工业发展陷入困境时,美国政府对石油生产作出了规定性限制进行干预——配产,所谓配产即要求每个石油生产公司压低产量,籍以达到供求平街的目的。其后当进口原油开始对美国石油工业形成威胁时,美国政府又宣布进口管制,可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美国政府历来就不是对石油放任自由。
在此期间,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印度尼西亚以及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乌拉圭等地区发现了大量油田。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向跨国企业来提供勘探开发的特许权,承担石油勘探费用及风险的跨国公司被允许在产石油中享有产权或所有者经营权。
此时,跨国石油公司已不仅仅是美国的石油公司了,一些著名的石油公司有埃克森、英国石油公司、美孚、英府壳牌、海湾、德士古、雪弗龙、阿拉姆以及法国的道达尔。
跨国公司在产油国拥有石油勘探特许权的形式,在1938年被逐步取消,墨西哥宣布对所有外国石油资产国有化,委内瑞拉也以石油国有化作为增加从石油公司那里获得相应的利润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石油的重要战略价值被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石油勘探开发的速度虽有所减缓,但由于美国在战时实行了配产政策使大量过剩的石油能力在战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总产量的2/3,美、英、法等国控制了拉丁美洲、中东油田的大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大量发现,美国石油产量占全球的比例由过去的60%以上,到1953年开始下降到50%以下,由于煤炭迅速失去它作为世界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国家的能源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迅速下降,石油以其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迅速上升。
美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成倍地提髙,从1948年起,美国开始从中东进口原油,美国由以前的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石油的主要出口中心已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石油中心的转移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美国的跨国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迅速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石油主导地位,美、英、法的跨国公司都希望控制中东产油国,20世纪50年代跨国公司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张。
20世纪50年代最初几年内油价普遍上涨,但随着伊朗原油的大童供应,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再加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新油源的出现,石油过剩日益加剧,到50年代末期油价开始下降,从中东运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原油价格更加低廉,使产油国特别是中东国家的政府收入大降低,这促使他们釆取联合行动,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标志着控制石油市场的权力开始向中东转移。这又是一个历史性变化。
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标志着石油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的又一极的诞生,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非石油国家的出现,使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OPEC,非OPEC、以及欧美石油七姐妹”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集团等三足鼎立石油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OPEC国家指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伊拉克、阿拉伯酋长国、尼日利亚、科威特、利比亚、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11国;非石油国家主要指除了欧美一些国家外的俄罗斯、墨西哥、中国、挪威、阿曼等国;“石油七姐妹主要指一些老牌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
20世纪50年代早期,一些老牌跨国公司对中东、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大量石油勘探开发活动是通过取得租让许可对产油国的资源掠夺的,由于租让期限较长、利润分成较低等不平等的契约关系,使跨国石油公司与产油国之间的关系很紧张。
50年代初,中东原油标价制度的釆用,作为产油国政府计算矿区使用费和税收的基础,在油价稳定的基础上,大多数产油国家政府得以通过保持尽可能高的标价而得到好处,标价是一种牌价。
到50年代末期,世界原油供应数量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原油在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大大低于标价,跨国公司降低标价,引起产油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促使产油国釆取了联合行动一这是OPEC的产生的直接原因。
1960年,OPEC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5%,每天出口730万桶,这代表着巨大的权限,西欧和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严重依赖OPEC力量的増长是与跨国石油公司作用的逐渐衰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石油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一些独立石油公司的迅速兴起同时发生的。
进入70年代,石油的需求増长迅速,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需求量已从1960年的每天1840万桶增加到3950万桶,石油在能源需求结构中比例,1960年为40%,到1970年为50%,西欧和日本变化更急剧,西欧1960年为29%,日本为34%,到1970年,西欧则増长到56%,日本增长到67%。
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依靠OPEC低廉的石油快速地发展了其经济。70年代OPEC与跨国石油公司围绕石油标价权、增加税收、和石油资源的控制权之间进行斗争。
当1973年阿以战争爆发时,石油公司与0PEC组织之间的问题政治化,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实行了石油禁运,同时,OPEC将油价水平从每桶2-3美元提高到1974年初的13美元,矿区使用费从产量的1/8提高到1/6,所得税提髙到65%,随着事态的发展,油价和原油生产控制权的转移几乎全部完成。
1973-1974年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市场经济国家的需求暂时处于停滞状态,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供应量急剧減少,将油价提高到每桶3540美元,甚至达到45美元,几乎是1969-1970年初市场行情报价处于战后低水平时的20倍。
两次石油危机后,由于油价猛涨,一方面引起了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促使了非OPEC原油供应的增加。从1979-1985年间非OPEC的产暈逐渐超过了OPEC的产量,在1985年前的4年中,非OPEC的日产量每年递增100万柄。
世界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和非OPEC产量的上升,使OPEC产量从1979年的髙峰期每天3100多万桶削减到1985年夏天的每天1400万桶左右,这主要是OPEC限产保价政策的结果,但限产保价没取得积极效果,油价仍在缓慢下降,OPEC能够做的只是试图保持价格缓慢下降,以避免在与非OPEC的竞争中丧失立足之地。
当OPEC呼吁非OPEC给予支持,限制产量,没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时,OPEC失去了耐心,1985年12月,OPEC部长级别的会议决定为了在世界原油市场争取合理的市场占有率而发动油价战,引起1986年油价暴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给OPEC成员国造成了石油收入的重大损失。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从1985年7月的每天200万桶产量水平,增加到1986年7月570万桶,其石油收入非但没有增加,相反却大幅度减少。如按14美元计算,1986年石油收入仅190亿美元,而1985年石油收入270亿美元,1984年为360亿美元。打油价战得不偿失,而且许多产油国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同时,油价暴跌后,OPEC自动放弃了官价,各成员国各行其道,普遍釆用净回值形式廉价出售原油,造成油价大跌,1986年7月末,在地中海装上油轮的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每桶售价跌到6.8美元,1986年12月OPEC召开部长级别的会议正式宣告为争夺市场占有率而发动的油价战结束。这一时期被称为OPEC的挫折时期。
1986年以后的几年里,石油市场一直供过于求,油价持续疲软,1988年再度跌至每桶15美元以下,1989年略有回升,但仍在18美元上下波动。这样的油价水平剔除通货膨胀和美元汇率等变动因素,实际上已回落到仅仅略高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的的水平,国际石油市场又进入低油价时期。这一时期也是OPEC利益受到损失的时期。
在油价战期间,由于油价暴跌,一些大石油公司通过调整战略,在优化石油勘探开发的同时,将一部分精力集中到下游活动的调整,进一步滲透到石油化学工业和天然气加工,搞下游深度加工和多样化经营,实行上中下游一体化综合经营,颇有成效。
一些产油国,特别是OPEC成员国己经清醒地认识到,要摆脱困境,仅仅依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优势,无法适应国家的财政需要,也不利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于是一些国家通过购买下游资产的全部所有权独立经营,建成一体化经营体系,或者通过与下游合作经营形成一体化经营体系。实践证明,搞垂直一体化经营,摘多样化经营已变成全球石油工业的发展的新趋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