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石油市场100年
石油,自打煤油(时称火油、洋油)登陆我国起,它就紧紧和我们的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1921年中国建立之时,正是我国积贫积弱、军阀争雄的多难时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我国国门,被迫对外开放商埠后,1863年煤油开始登陆中国,仅为在华洋人点灯自用,1878年起,煤油作为商品进入中国市场,1894年美国的美孚公司最早在上海设立公司,之后英国和荷兰合资的亚细亚、美国的德士古两大火油公司于1907、1915年先后在上海设立公司。至此,形成了美英三大(简称“三行”)垄断中国石油市场的局面。
石油进入我国市场的顺序是先煤油,再润滑油(脂)、柴油,最后是汽油。开始都是大圆桶(53加仑)、方听(5加仑)整装输入。后来,“三行”陆续在中国建设油库(当时叫油池)、制桶厂,从海上散装运进后,再装桶分运。
随着输入量的增加,“三行”逐步在中国建起了完整的销售网络。他们总部在上海,在天津、青岛、台湾、广州、九江、汉口等地设立了区域分公司,分公司又划分若干业务段,下面是遍布各地的代理商和分销店。
英美“三行”垄断中国石油市场时期,曾出现了两个民族石油销售企业,试图抗衡“三行”。一是1920年代中期成立的上海光华火油公司,二是1931年成立的天津大华火油公司,两公司均销售原苏联“U•P•D”(俗称“油遍地”)油品,但在“三行”的合力打压下,很快被击垮,后沦为“三行”的经销商。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方面爆发后,日方控制了中国大部石油市场,但日军仍用“三行”油品,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三行”才实际退出。
1935年4月,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区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延长这一中国陆上第一油矿(1907年,当时的清政府设立了“延长石油官场”)回到人民手中。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陕甘宁边区政府积极恢复和扩大延长石油厂的生产,并开发了七里村油田,边区原油产量大为增加。1939——1946年,油厂生产原油3155吨,汽油146吨,煤油1512吨,以及大量的机油、蜡烛、油墨等产品,满足了边区需求,还从国统区换回布匹、药品、棉花和军用等物资,成为了红色政权的第一个石油产品生产基地。
下图:1945年5月,毛主席为获得边区“特等工业劳动模范”、“特等劳动英雄”称号的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
1938年,民国资源委员会派地质学家孙健初等到玉门进行石油地质勘查,确定开发玉门油田。1939年的8月,玉门油田老君庙一号井开始喷油。
1938年,为解决老君庙探井钻机问题,民国资源委员会通过第十八集团军(后来的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向边区延长石油厂借调两台顿钻钻机。在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协调下,延长石油厂的两台配备齐全的顿钻钻机,顺利调到玉门老君庙,体现了中国支持玉门油田建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情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于1938、1941年先后开辟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敌后边区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坚持“对外贸易(对敌区)绝对统治,对内贸易相对自由”的政策,团结边区内外广大工商业者,千方百计组织包括石油产品在内的边区必须品的输入,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封锁与反封锁斗争,确保了战事和边区经济生活的有效供应。
1942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了仇货(敌对方的商品和货物)税务登记办法,对入口(日伪区货物进入边区)的煤油、汽油、罩子灯、汽灯等边区急需货物免于纳税。
在解放战争时期,政府为遏制我解放区的逐步扩大,采取各种手段,加大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
下图:1947年,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国民政府对我解放区实行《交通经济封锁办法》等文件。
下图:1947年,晋察冀边区冀中工商局关于特许粮食、煤油等过境政策通知。
1947年,为统一对边区贸易的领导,晋察冀军区供给商店与边区各地方贸易总店合并。
下图:合并时冀中裕华贸易总店部分干部合影(后来裕华贸易总店改为华北区油脂公司石家庄分公司,即河北石油公司的前身)。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资源委员会于1946年6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石油有限公司,实行产销合一的管理体制,在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汉口、重庆、青岛、兰州、台湾设立营业所,对石油产品实行管制。
中国石油有限公司建立后,在上海、天津、南京、台北等地建设了10所油库、12处加油站。
下图:1946年建设的南京市三牌楼加油站及其印戳。这也是中国自建的第一座新式加油站。
抗战胜利后,美英“三行”又重新再回到我国石油市场。1946年11月,民国政府成立了输入出贸易临时管理委员会,对进口石油和自产石油实行市场限额分配。实际上,除台湾和西北地区油品由中国石油公司自产自供外,其他广大地区仍在“三行”把控中。
1947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了石家庄,这是我们党解放的第一座城市。石家庄市解放后,组建了市贸易公司油脂部,冀中裕华贸易总店负责油品供应工作。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1948年5月,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董必武为政府主席。政府设工商部,部长。工商部下设贸易总公司,各行署、专区、县设贸易总店、分店等。华北人民政府是后来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下图:1948年9月26日,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在政府就职典礼上讲线年,全国解放步伐从北到南快速推进,各地石油职工庆祝翻身解放。
1949年9月,玉门解放。康世恩率某步兵团接管玉门油矿,并出任油矿军事总代表。后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投身祖国的石油事业。
1950年初,政务院决定:成立包括油脂(石油、植物油)公司在内的12个内、外贸专业总公司。百货等内贸公司设省、县各级公司,油脂等外贸公司在总公司下设分公司、支公司、办事处。这标志着由国家统治、以国营贸易公司为主体的新中国贸易专业公司体制正式建立。
下图:1950年,华东区国外贸易管理局颁发的《中国石油贸易公司华东区公司进出口商营业执照》。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为保证石油的市场供应,国家拿出一定资金,进行石油运输、储存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下图:1954年建成的北京平安里加油站。这是建国后首都建设的首座加油站。
自解放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禁运政策,给我国石油供应造成了很大困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加紧对我经济封锁,“三行”囤积居奇,扰乱石油市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颁发《石油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对“三行”在华油品进行冻结,统一作价收购。
美英政府除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外,还分别在1950年末、1951年初冻结我在美财产,之后港英当局又扣留我在港油轮。为维护我国利益,1951年4月,政务院命令征用亚细亚除办公机构以外的全部财产和存油,接管“三行”在华业务。
1951年4月以后,亚细亚和美孚、德士古 等美英先后退出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垄断中国石油市场80多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由于石油资源匮乏和西方列强的经济封锁,解放后,我国采取了紧缩供应、节制消耗的石油供应方针。后来虽有阶段性缓解,但在其后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石油市场主要表现状态为供不应求,因此,节约石油也成为了石油工作的长策。
下图:1950年《上海市汽车购油证》。证上注明:每三天或三天以上购油一次,大型车每次购油不允许超出20加仑,小型车每次购油不允许超出10加仑。
1950年代初,为应对石油紧张的状况,各级政府及石油商业部门鼓励陈旧载重汽车改装为木炭、白煤、煤气代燃车。
为落实国家节油政策,商业部要求各级石油公司“管供、管用、管节约”,把石油节约列入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石油公司狠抓废油回收利用工作,开始,各石油公司回收废油后交到大区公司加工厂加工,1958年后各二级站开始建立废油加工厂,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多年节油工作中,石油公司系统与社会各界紧密结合,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如狠抓机具、车辆用油定额管理,车辆、机具节油技术革新改造,对老旧车辆、机具封存淘汰等。节油工作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初。
在狠抓石油节约的同时,国家下大力开展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制工作。1954年立项兰州炼油厂,1955年发现、开发克拉玛依油田,1959年后发现、开发大庆等油田。1963年末《人民日报》载文《我国石油产品基本自给》。自此,进入了石油供需相对平缓阶段。
下图:1954年立项,1958年竣工的兰州炼油厂生产装置。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被称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1955年,石油地质工作者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新油田,并迅速投入开发。这是建国后石油地质勘探的第一次突破。
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以后,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商业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中国石油公司系统经营体制及机构进行了改革调整,把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分开,取消大区公司,改为石油供应站(亦称一级站),主要负责接收进口油和收购国产成品油,调整掌握区内石油市场供求情况,组织一级站之间油品调拨和对二级站成品油的供应。各省(市区)公司受中国石油公司和省商业厅双重领导,负责组织进货、分配,安排好当地市场。各专区统一设立石油供应站(亦称二级站)。
建国初期,石油公司经营以批发为主,城市油品零售主要是依靠当地百货公司,农村油品销售主要是依靠当地供销社和小商小贩。
下图:1951年,中国石油公司与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销售煤油的《联合通知》。
各航(空)、水(江、海)、陆交通运输等大用户用油,由石油公司直供批发,各自建有加油系统。
在县城以上城市,石油公司均设有石油零售部或零售商店。主要销售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黄油)。早期零售主要靠手工,柴油等大宗油品用手摇泵上油,注入用户的容器中后,用磅秤称重。出售煤油等小量油品,多用提子计量。
解放初期,石油公司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介石油商品知识,宣传煤油照明的好处,推销煤油和其他油品。
1954年开始,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若干私营石油商户进入各级石油公司。1956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在全国完成。
下图:1954年,合入晋县石油公司的私方人员持有的《工商业联合会会员证》。
1955年,国务院颁发了《石油成品油分配范围、申请程序和供应办法》,初步形成了石油商品计划管理体系。1958年,国家计委、商业部下发《1959年石油分配问题的通知》,规定: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润滑油(脂)均属中央统配物资。石油分配计划由商业部根据各地、各部门提报的申请计划,结合石油部提出的年度分品种生产量、外贸部提供的年度进口量做综合平衡编制,报国家计委审核下达,商业部所属一级站再依照国家计划召集订货会议,进行具体品种的平衡分配,各级石油公司组织供应。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石油计划分配及供应程序基本成熟的标志。
石油票是地方和部队为加强管理而经常使用的石油购买证,属定点有价证券。在计划经济时期,又是计划指标凭证,时代色彩很浓。1983年,中国石油公司印制使用过全国通用油票,分平价、高价,属指标凭证,不含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行开来。本世纪初,功能先进的AC加油卡开始流行,石油票退出历史舞台。
1950年代中后期,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缓解石油储存能力不够问题,商业部提出了“大中小结合,土洋并举”的建库方针,大建土油池。土油池花钱少,见效快,为解决库存问题发挥了非消极作用。由于土油池使用安全风险隐患较多和金属油罐建设的加快,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各地有计划地关闭土油池,到1990年代末土油池全部关闭。
为增强县级石油公司储备能力,从1960年代初期开始,商业部推广50立方米卧式小油罐建设。1978年商业部设立了小油罐库专项基金,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后,延续了这一政策,有力促进了油库发展,实现了县县有油库。
1960年代前期,落实中央“备战、备荒”指示精神,开始了战备石油库建设。
随着各地机动车辆的增加,1950年代末,一些中等城市开始了加油站建设。1978年,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机械化会议“把(石油)供应点下伸到社队”的精神,开始了重点乡镇下伸点建设,即批发又零售。1980年代前期,县城和主要公路干线的加油站建设逐步推开。
1977年,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全国石油产品实行统购、统配、定量供应办法》,办法规定:所有国内生产和从国外进口的成品油,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由商业部统一收购,所有成品油一律由商业部按照计划统一调拨、分配,所有成品油一律实行核定定量,按农业、渔业、林业、交通、工业等作业项目任务量或计划产品量、运量的平均先进定额核定,凭证供应,一年一定,分季安排。
1982年,商业部下发石油成品油“定量包干”办法,规定:以1982年成品油分配计划为基数,定量包干供应,无论以后需求增减,包干基数不变。
建国以后,针对石油资源紧缺的状况,国家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倾斜民生,保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国民经济发展总方针的贯彻执行,有效调节了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是从1950年代初开始,对生活用煤油 、对农业等国计民生用油实行价格实惠政策。
下图:1987——1993年,云南、安徽、赣州、柘城等地粮油挂钩柴油票证。
1982年,为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状况,中国石油公司(当时称燃料公司)按国际市场行情报价向石油部购买部分柴油,作为试销,高价投放市场,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开始,国家先后批准高价、议价油品投放市场,以1982年分配计划为基数,基数内油品执行国家价格(平价),为指令性计划,新增加用油执行高价或议价,为指导性计划。1984年,中国石油公司发出《关于开创销售高价油新局面的通知》,提出:高价油销售不受限制,敞开供应。从此,中国石油市场进入了多种价格并存、多渠道经营的时期。
经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于1983年7月在北京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原来分属于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等部门管理的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管理。
1984年国务院批转中国石化总公司《关于进一步推行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方案》,对全国石油商业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自1985年1月1日起,国内石油产品经营业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管理,原商业部石油局(中国石油公司)及其直属单位,成建制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各省、地、县石油公司从各级商业部门划出,组建为独立的石油销售经济实体——中国石化销售公司XX省(市区)石油公司,统一管理全省及县以上各级石油公司的人、财、物和成品油经营业务,业务管理以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为主,对省(市区)政府承担经济责任。有些省(市区)改革未到位,只划到了地级公司。
全国石油销售体制改革后,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狠抓系统综合管理上水平,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企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中国石油公司系统油品由通槽点(中心油库)到销售点和直供用户的运输(称二次物流或二次配送),早期靠内河水运和车辆运输,1960年代末北方枯水后,除南方仍有部分水运外,主要靠油罐汽车运输。随着成品油需求量开始上涨和自采油上市,各地油罐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到1980年代后期,地(二级站)、县石油公司都建立了汽车队。两大集团组建后,油罐汽车集中到地级公司车队统一调度管理。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组建后,致力于信息网络站点平台建设,建起了上海、天津等石化物资交流中心,为生产、销售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高价、议价油的推出,对活跃石油市场起到了非消极作用,但由于平价、议价差距较大,一些单位追逐局部利益违规操作,社会小土炼油厂、不规范加油站四起,石油市场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对石油市场进行整顿。方案规定:未经国家计委批准,油田不得直接向地方炼厂提供原油资源;炼油企业不可以搞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原油来料加工,不得直接向市场销售成品油。其次,决定原油价格与国际价格逐渐接轨,成品油多种价格并轨。
1998年7月,经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北京成立。
按照上下游、产销一体化的要求,将各省(市区)及计划单列市石油公司及其加油站,分别划归两大集团。其中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和他的下属各级公司、加油站,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等19个省(市区)公司和他的下属各级公司、加油站划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00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业与辅业分离重组,主业组建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先后在国内外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两大集团组建后,均把至关企业科学发展决策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信息开发利用放到重要位置。中国石化集团2000年着手“ERP管理系统”建设,经过规划试点、全面推广、完善提升,2011——2016年ERP大集中实施。ETP管理系统的建立,大幅度的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新技术的引入应用助推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近年来,智能油库、智能加油站陆续建成运营。
两大集团多年来把自然环境保护当做企业重要使命之一,狠抓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液化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替代品,可使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的排放量大为减少。我国第一座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于1998年在北京建成。之后随着输气管道建设的加快,加气站数量逐步增加。
下图:2017年中国石化首座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庆涪陵LNG(液化天然气)工厂竣工投产。规划建设规模300万立方米/天,第一期规模100万立方米/天。
2019年9月,中国石化佛山樟坑加氢站建成,这是我国首座油、氢双能源加注站。氢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清洁能源,具有加注效率高、续航里程长、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
下图:2021年5月,中国石化常州嘉泽分布式光伏发电加油站正式建成运营。该站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消站内电力消耗量,碳减排量能够抵消碳排放量,是我国第一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油站。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关于3年内放开成品油零售,5年内放开成品油批发的承诺,自2004年开始,道达尔、壳牌、BP等大型石油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设点。2007年,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有限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合资的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出台《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取消外国投资者建设和投资加油站限制。这是我国继原油进口权和原油使用权放开后,石油领域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对外开放石油市场的同时,两大集团以及中海油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策略,走出去,投资国外石油业务,包括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石化产品贸易等。2018年,中国石化新加坡义顺一道加油站正式开业,这也是中国石化海外第一座加油站。
回望历史,一代代石油人薪火相传,探索、开拓、改革、跨越,担当使命,不懈奋斗,为国计民生加油,为民族复兴加油,成就了祖国石油事业的一幕幕辉煌。
2021年4月12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受邀参加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访谈,展望氢能战略布局,快速推进从传统油品销售企业向“油气氢电服”现代化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站、5000座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全力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